项目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新闻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决策数字化关键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交流会召开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01   浏览:

7月28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承担、王恩元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决策数字化关键技术装备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22YFC3004700,以下简称项目)”推进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项目咨询专家北京科技大学何学秋教授、东北大学朱万成教授、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刘统玉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王恩元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领导以及课题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参与单位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山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韩城矿业下峪口煤矿、平煤股份十二矿等10家单位的课题任务研究骨干和示范矿井领导共50余人参会。

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何学秋教授主持。

项目负责人王恩元教授介绍了项目咨询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示范单位领导,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和欢迎。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丁栋副院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兄弟单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恳请各位专家严格把关,多提建设性建议和宝贵意见,帮助项目组找出差距和不足,为各课题和整个项目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提供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课题1负责人毛善君汇报了“煤矿重大灾害演化与监控数字孪生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数字孪生平台架构、全要素场景的建模、精度信息化模型的数据测试等。课题2负责人冯文彬针对“煤矿重大灾害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技术及装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包括瓦斯、粉尘、火灾、顶板4类灾害传感器开发、通信协议和融合监测监控网络等。课题3负责人钱建生汇报了“煤矿安全隐患视频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及装备”的相关进展,包括安全隐患图像特征检测与自动识别技术、红外光谱视频监测系统开发、图像超分辨重构和多场景的目标检测方法等。课题4负责人梁运培汇报了“煤矿工作面安全风险边缘协同管控技术及装备”的进展情况,包括4类灾害运载机制、响应特征、防控措施等,提出了多参量前兆信息挖掘不足、管控指令时效性差、安全风险的可视化等问题。课题5负责人李忠辉汇报了“煤矿灾害融合监控与智能决策平台及示范应用”的相关进展,进行了下峪口煤矿和平煤股份十二矿现场资料收集、演化规律分析、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煤矿智能化标准化防控体系架构制定、煤矿灾害监控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开发等。

各课题汇报后,咨询专家对项目研究进展给予了指导。

北京科技大学何学秋教授对各课题的前期工作完成情况给予了肯定,从项目考核指标、各课题的分工衔接、各系统间的重叠和兼容问题、示范工程的落地验收、项目现场的应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东北大学朱万成教授从数字孪生模型的响应时间、4类灾害传感器的技术优势、各模块间协议标准的统一、灾害隐患突发性的图像识别、4类灾害机理的差异性、各课题间的统一融合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

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刘统玉研究员就各课题涉及的数字孪生模型的灾害模拟、4类灾害传感器核心元器件的研发、视频传感器的检验和标定、安全风险的边缘计算和装备研发、各课题的协调衔接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主任师陈永光、韩城矿业公司总工程师赵军利、韩城矿业公司工程中心主任侯振华、平煤股份十二矿总工程师张创业、下峪口煤矿总工程师蔡敏博对煤矿生产中面临的安全隐患管控难题进行了探讨,对示范工程建设所需的配套设施列项问题进行了说明,表示示范矿井对项目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会给予积极配合和全力支持。

王恩元教授对各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总结,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基于现有研究基础和平台推进项目开展,避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第二,依照国家规程,建设可靠性高的示范项目工程;第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现场的研究和实施,以现场作为核心开展研究工作。

7月28日下午,项目办公室组织各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开展了项目内容讨论会,针对项目现有研究难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与各专家、示范矿井人员展开讨论,梳理了各部分任务、研究重点和工作思路,围绕项目关键难点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现场

王恩元教授介绍参会人员

丁栋副院长致辞

毛善君教授汇报课题1进展

冯文彬研究员汇报课题2进展

钱建生教授汇报课题3进展

梁运培教授汇报课题4进展

李忠辉教授汇报课题5进展

何学秋教授指导项目

朱万成教授指导项目

刘统玉研究员指导项目

与会人员合影